如果没有这场西征,蒙古的首个征服目标或许是金国和南宋。1219年,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,并最终在1231年摧毁了花剌子模王国。然而,花剌子模的灭亡并非蒙古西征的终结,而仅仅是征途的开始。
这次西征使蒙古人得以接触到遥远的西方世界,也为后来的蒙古扩张奠定了基础。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启幕,蒙古的征战重点逐渐转向西方。此后,第二次、第三次西征接踵而至。由成吉思汗发起的西征之路逐渐延续下去。
公元1234年,太宗窝阔台命令拔都、不里、蒙哥、贵由等人发动第二次西征。由拔都担任元帅,速不台为先锋,蒙古军队两次攻入莫斯科,甚至深入欧洲最远抵达威尼斯,令整个欧洲为之震动。
1251年,蒙古帝国的汗位易主,窝阔台去世,蒙古进入了第三次西征。这一征程可以说是蒙古西征中的一次盛大成功,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。1252年,宪宗命令其弟旭烈兀亲自出征。
旭烈兀的西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1256年,他攻占木剌夷,随后进攻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。1258年,旭烈兀亲自攻破巴格达,杀死了阿拔斯王朝的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,标志着阿拉伯帝国的灭亡。
在接下来的征战中,旭烈兀继续连胜,他击溃了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占领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。旭烈兀手下的名将郭侃甚至攻至今天的塞浦路斯,战果辉煌。
然而,在这一系列胜利的背后,还有一位同样重要的将领——怯的不花。怯的不花随旭烈兀征服波斯,参与了对阿拔斯帝国和叙利亚的战斗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他的最后一次战斗却是失败,这场战斗最终被视为蒙古西征的终结。
在蒙古帝国的军事成就上,成吉思汗毫无疑问占据第一位。那么,谁才是第二?是窝阔台、贵由、蒙哥、忽必烈,还是旭烈兀?答案显然是旭烈兀。
旭烈兀出生在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,是蒙哥的弟弟。由于他的母亲唆鲁合贴尼在蒙古历史中举足轻重,他自幼便承袭了辉煌的血脉。旭烈兀并非仅凭血统而成名,他的军事才能尤为突出。自1235年起,他便随堂兄拔都参与了蒙古的第二次西征,征途途经东欧。
1252年,蒙哥即位后,旭烈兀作为忠实支持者,继续随军征战。旭烈兀所率的第三次西征,是蒙古向阿拉伯世界发起的战略性进攻。1252年,他命令怯的不花带领前锋,自己随后率军出发,最终摧毁了木剌夷。
此后,旭烈兀指挥军队攻占巴格达,并最终灭亡阿拔斯王朝。在接下来的战役中,旭烈兀的军队纵横叙利亚和小亚细亚,令人瞩目。
然而,蒙古的西征之路并未一帆风顺。1259年,旭烈兀率军继续征战叙利亚,但在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战斗中遭遇了重大失败。特别是在艾因·贾鲁战役中,蒙古军队被马穆鲁克军队击败,彻底打破了蒙古帝国的西征计划。
这场战役的失败,也被认为是蒙古西征的结束。此后,蒙古帝国开始专注于内部管理,而分裂的阴影逐渐笼罩着这片辽阔的帝国。
此外,帝国的内战对西征的影响不可忽视。蒙哥去世后,蒙古帝国陷入了继承危机。旭烈兀身处西征途中,无法及时返回漠北,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和内战。
艾因·贾鲁战役的失败,标志着蒙古帝国的西征路程的终结,虽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战和蒙古帝国的分裂。历史证明,任何强大的帝国,往往难以长久维持统一,最终都会面临衰退。
然而,艾因·贾鲁战役的胜利者——马穆鲁克王朝的拜伯尔斯,成为了新的伊斯兰世界的支配者。他不仅击败了蒙古人,也成功击退了欧洲十字军的进攻,使埃及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。
在强者之间的较量中,总有一方会走向胜利。在怯的不花和拜伯尔斯的对决中,拜伯尔斯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强大。而怯的不花则以忠诚与英勇的姿态永载史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